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4年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专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单位申报、材料审查、专家评审,共评选出2024年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学校心理健康专项)高校类拟立项项目30项、中小学类拟立项项目30项(详见附件1-2),2024年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专项)拟立项项目30项(详见附件3),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4年12月6日—12月12日(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以实名及书面材料方式向省委教育工委学生工作部反映。
联系电话:0871—65100142
地 址:昆明市学府路2号云南省教育厅
邮 编:650223
附件:
1.2024年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学校心理健康专项)高校类拟立项项目
2.2024年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学校心理健康专项)中小学类拟立项项目
3.2024年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专项)拟立项项目
附件1
2024年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学校心理健康专项)高校类拟立项项目
序号 |
项目单位 |
项目名称 |
申报人 |
备注 |
1 |
昆明学院 |
洞察力提升对大学生抑郁情绪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 |
蒋顺一 |
|
2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传统民族文化融入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路径探析---享心理健康之美,浇民族团结之花 |
崔建爱 |
|
3 |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学生中心视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研究 |
李梦霄 |
|
4 |
云南工商学院 |
面向云南高校的“五育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
马美红 |
|
5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视角下朋辈心理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 |
黄玉博 |
|
6 |
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五育融合”班级建设对高职学生心理韧性提升影响实证研究 |
谭文东 |
|
7 |
德宏职业学院 |
心理情景剧在云南高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
刘燕 |
|
8 |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
绘画疗法在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
余美洁 |
|
9 |
德宏职业学院 |
云南省民族地州心理健康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工作模式研究——以德宏州为例 |
韩玉军 |
|
10 |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
基于用户画像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策略探究 |
郭龙飞 |
|
11 |
大理大学 |
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心理危机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
黄吉彪 |
|
12 |
昆明理工大学 |
“五育融合”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创新研究 |
倪玉婷 |
|
13 |
云南财经大学 |
立德树人理念下体验式教育提升大学生求职心理韧性的机制研究 |
方素祥 |
|
14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spoc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用的实效性研究-以某高职院校为例 |
寸隽 |
|
15 |
云南中医药大学 |
中医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课程路径研究 |
倪安琪 |
|
16 |
玉溪师范学院 |
舞动治疗联合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金叶 |
|
17 |
云南大学 |
正念训练与体育运动融合干预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实践研究 |
左智娟 |
|
18 |
云南开放大学 |
叙事疗法在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
姚淳 |
|
19 |
丽江师范学院 |
具身认知视角下纳西文化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机制探赜 |
高堂丽 |
|
20 |
昆明城市学院 |
大学生家庭功能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心理韧性、生命意义的中介作用 |
梁钰琳 |
|
21 |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双螺旋互动模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实践融合研究 |
计卓薇 |
自筹经费 |
22 |
昆明学院 |
高校本科学分制改革背景下转专业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管理研究——以K大学为例 |
董由 |
自筹经费 |
23 |
云南民族大学 |
舞动疗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 |
倪晓昉 |
自筹经费 |
24 |
云南警官学院 |
基于PERMA模型心理干预对提升本科公安专业学生心理韧性的实证研究 |
杨舒涵 |
自筹经费 |
25 |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
“大思政”视域下家校协同对大学生心理品质提升路径 |
周睿媛 |
自筹经费 |
26 |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传统文化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研究 |
樊娅苹 |
自筹经费 |
27 |
大理大学 |
家校协同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型建构和实践 |
雷腾英 |
自筹经费 |
28 |
昆明文理学院 |
云南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调查与干预研究 |
王媛璘 |
自筹经费 |
29 |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
“五育融合”理念下高校体育文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及协同机制研究 |
徐海燕 |
自筹经费 |
30 |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信息技术赋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增值评价的研究 |
熊琳 |
自筹经费 |
附件2
2024年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学校心理健康专项)中小学类拟立项项目
序号 |
项目单位 |
项目名称 |
申报单位 |
申报人 |
备注 |
1 |
昆明市盘龙区教师进修学校 |
父亲在位与中学生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 |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 |
王雪宁 |
|
2 |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心理健康课程设计与实施 |
省属中小学 |
杨爱华 |
|
3 |
保山教育研究院 |
地方依恋视角下边境市域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研究 |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
查坤 |
|
4 |
大理市中等职业学校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中生心理危机评估与干预体系的构建 |
大理州教育体育局 |
杨春慧 |
|
5 |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
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实践路径研究——以XX市为例 |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
李艳清 |
|
6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 |
中小学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与策略研究 |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 |
曹永贵 |
|
7 |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红河州实验学校 |
跨学科艺术治疗对高中生抑郁情绪干预策略的应用研究 |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 |
阚洁琼 |
|
8 |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
中小学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法与策略研究——以感恩日记为例 |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 |
祝朝燕 |
|
9 |
德宏州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控辍保学风险识别与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
德宏州教育体育局 |
杨义林 |
|
10 |
个旧市第三中学 |
新高考背景下生涯规划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的融合路径研究 |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 |
陈明丽 |
|
11 |
西双版纳勐腊县民族中学 |
边境民族地区初中生厌学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
西双版纳州教育体育局 |
张雅婷 |
|
12 |
昭通市实验中学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模式与对策研究 |
昭通市教育体育局 |
李筱函 |
|
13 |
鲁甸县第一中学 |
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自伤行为的干预研究 |
昭通市教育体育局 |
张长通 |
|
14 |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 |
昆明市城市初中学生家庭亲子关系特征及其有点策略研究 |
省属中小学 |
葛毅 |
|
15 |
河口县高级中学 |
基于生涯教育视角下边境中学生自伤行为的预防与干预实践研究 |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 |
唐勇 |
|
16 |
威信县扎西小学 |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与实践路径研究 |
昭通市教育体育局 |
宗德瑞 |
|
17 |
临沧市双江县勐勐小学 |
父母养育方式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研究 |
临沧市教育体育局 |
李荣 |
|
18 |
安宁市基础教育发展中心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协同机制构建与实践研究 |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 |
冯彦玲 |
|
19 |
弥勒市古城小学 |
“五育并举”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路径研究 |
红河州教育体育局 |
龙晨曦 |
|
20 |
曲靖市麒麟区第六中学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协同机制构建与实践研究 |
曲靖市教育体育局 |
唐爱芬 |
|
21 |
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满江中学 |
初中生父母冲突与校园欺凌的关系:亲子依恋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
大理州教育体育局 |
尹惠玲 |
自筹经费 |
22 |
曲靖市第二中学 |
中小学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方法与策略研究 |
曲靖市教育体育局 |
尹显俭 |
自筹经费 |
23 |
玉溪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
基于“童心教育”理念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课堂构建研究 |
玉溪市教育体育局 |
杨琼英 |
自筹经费 |
24 |
西南林业大学附属中学 |
父母元情绪理念对青春期亲子关系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
省属中小学 |
潘泉西 |
自筹经费 |
25 |
昆明市中华小学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的路径与方法研究 |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 |
田源 |
自筹经费 |
26 |
西畴县第一中学 |
数据驱动的校园暴力预警系统在中学的应用研究 |
文山州教育体育局 |
杜显祥 |
自筹经费 |
27 |
曲靖市麒麟职业技术学校 |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升途径与方法研究 |
曲靖市教育体育局 |
刘家佑 |
自筹经费 |
28 |
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 |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积极心理的培养与提升 |
怒江州教育体育局 |
何建军 |
自筹经费 |
29 |
玉溪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长教育焦虑的成因、状况与对策研究 |
玉溪市教育体育局 |
陈志坚 |
自筹经费 |
30 |
怒江州泸水市第二完全小学 |
中小学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
怒江州教育体育局 |
王宏宝 |
自筹经费 |
附件3
2024年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专项)拟立项项目
序号 |
项目单位 |
项目名称 |
申报人 |
备注 |
1 |
云南大学 |
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以云南省为例 |
李骋 |
自筹经费 |
2 |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
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到旋风的学科专业结构设置调整研究--智能制造类专业为例 |
和志高 |
自筹经费 |
3 |
曲靖师范学院 |
校地共生背景下大学生留滇就业和返乡赋能路径探索 |
管理要 |
自筹经费 |
4 |
昆明理工大学 |
数智化精准驱动云南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及促进就业的研究 |
陈桂荣 |
自筹经费 |
5 |
云南师范大学 |
整体性智利理论和大数据视域下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体系建设研究 |
李映松 |
自筹经费 |
6 |
云南财经大学 |
社会生态理视域下就业观影响因素及引导路径研究 |
郭良骥 |
自筹经费 |
7 |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 |
轻工纺织类行业学生就业能力标准体系研究 |
邓节军 |
自筹经费 |
8 |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现实困境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
余蓉 |
自筹经费 |
9 |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涉农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人才培养策略优化探究 |
张雷 |
自筹经费 |
10 |
西南林业大学 |
数智赋能高校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
陈菲 |
自筹经费 |
11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
适应性重构与职业韧性:大学生应对就业困境的多维驯化策略研究 |
毛昕 |
自筹经费 |
12 |
昆明文理学院 |
SOR理论视角下云南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引导研究 |
熊龙 |
自筹经费 |
13 |
云南中医药大学 |
新时代中医药研究生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研究 |
唐亮 |
自筹经费 |
14 |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 |
新就业形态下提高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策略研究 |
王雪 |
自筹经费 |
15 |
昆明文理学院 |
人工智能发展对云南省民办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
刘若冰 |
自筹经费 |
16 |
曲靖师范学院 |
云南省产业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适配研究——基于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视角 |
丁海娇 |
自筹经费 |
17 |
昆明城市学院 |
基于“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指导研究 |
马碧媛 |
自筹经费 |
18 |
德宏职业学院 |
高职院校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设置调整研究 |
杨赛何 |
自筹经费 |
19 |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实践路径研究 |
吕玉琼 |
自筹经费 |
20 |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
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
程明倩 |
自筹经费 |
21 |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
探索于构建:云南民办高校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机制研究 |
李松梅 |
自筹经费 |
22 |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乡村人才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适应度调查研究 |
李璇 |
自筹经费 |
23 |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就业育人”导向下高校就业服务数字化路径研究 |
高宇 |
自筹经费 |
24 |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
省内多区域基层医疗机构对医药类本科生吸纳率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
吴娜 |
自筹经费 |
25 |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医学类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
费俐兴 |
自筹经费 |
26 |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 |
人工智能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
沈豫琼 |
自筹经费 |
27 |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
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创新航标体系构建 |
李琼霞 |
自筹经费 |
28 |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对滇东北区域大学生基层就业观念引导研究 |
王娟 |
自筹经费 |
29 |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 |
由“粗放”到“精准”: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研究 |
郁军 |
自筹经费 |
30 |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基于云南某高职院校就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
刘冬莲 |
自筹经费 |